试谈中西医药学基础理论问题
2020-02-24 10:55:26
  • 0
  • 0
  • 0

最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问题,有关中医药学的文章又多了起来,自己也拜读了几篇,可以说这些作者都很有些医学功底,很值得称赞。尤其是中医药学在中共和中医界等的共同推动下,再次回暖,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其本身就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值得称道,在此向那些弘扬并宣传中医药学的学者表示敬意。

由于自己主要关注基础理论问题,所以对于怎样治病并不在行(没去学习《伤寒杂病论》等),然而通过阅读也发现,一些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疗效(这是必须的),虽然也有学者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原理,但对于中西医学的区别仍难以讲清楚,而如果只强调疗效而讲不清中西医学的区别,仍难以消除一些人对西医的迷信,难以提振充足的信心振兴并发展我们的中医药学,为此也就不揣浅陋谈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一、中西医药学的区别

前文曾考察了能量运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并得出能量运动为“本”,而物质运动则为“标”,这实质上也就分辨清楚了中西医药学的本质问题,与大家常说的“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观点一致。

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属于《气一元论》,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能量一元论”,而西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则属于物质科学(即物理学和化学等),其在根本上就只有“标”而没有“本”,所以,中西医药学在基础理论方面本身就存在着根本性区别。

庆幸的是,西学区分开了无机物与有机物,同时也搞清楚人体只能消化吸收有机物,而不能消化吸收无机物,它已经本能地揭了西方医药学的老底(将人体作为无生命的机器看待,药物也基本都属于无机物),再次上演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一幕(即自己否定自己)。

中医治疗的原理属于调理阴阳,其实质就是根据人体内的能量运动失衡状况进行调理,使其复原到“阴阳平衡”。而这个方面比较复杂,它既包括人体与自然间能量的矛盾运动,也包括人体内基本的矛盾运动(如人体吸收含生物能的有机物而排出无机物),更包括各脏腑相互之间能量的特殊矛盾运动,由于自己没有过深地钻研过中医药学,这方面不便多谈,但其基本原理应该如此。

而西医则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将物质运动这种运动之“标”作为自己的基础理论,其在源头或本根上一起步就错了,仅仅通过疾病的特殊矛盾运动表象进行诊治,所以“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这句话说得很有根据。

我们的中医药学虽然存在着合理的一面,但也需要补充近现代科学予以完善,否则振兴中医仍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此也需要谈出其缺欠与不足所在,以期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补充完善自己。

二、中西医药学基础理论都需要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易经》属于宇宙系统论,其翻译成现代语言属于《运动之经》,而运动之经与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气一元论》事实上属于一回事,其本质就属于现代的能量运动。能量是运动的,没有能量就没有运动,而运动必然是由能量所推动,所以从原理上来讲,《易经》与《气一元论》并无二致,可以将它们统一起来予以理解。然而随着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能量及其运动存在着需要细化的空间:

(一)、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区别与联系

严格来讲,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而在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不予区分的。非但如此,其无机界与有机界也一直未予区分,这是个非常明确的事实。由此,便堵死了中医的“复古”之路,其必须要现代化不可。

由于《易经》主要阐释自然无机界的能量运动,所以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较《易经》要复杂一些,因为它必须要阐释有机界的能量如何运动,并且还需要阐释它在人体内如何运动,要将宇宙整体的能量运动予以细化,并在对疾病的具体诊疗中予以运用。

前文曾阐述宇宙和人体的本质都属于能量,并讲清了能量运动为“本”,而物质运动为“标”的问题,但无机界与有机界存在和运动的能量也是不同的,一个明确的证据便是宇宙在膨胀,说明宇宙能量在扩散,而有机界则是从微生物、植物到动物体(含人体)存在着一个不断聚集生物能又逐渐向外放能的过程,贯穿着一系列的化学运动,比如自养微生物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并由植物将其储存起来,然后由动物消化吸收生物能并将这种能量逐步向外释放,从而维持自己的生命运动,由此就决定了无机界与有机界的能量及其运动规律都不同。

所以,研究医学首先需要将无机界与有机界的能量及其运动规律搞清楚才能从大的方面把握好自然规律。

(二)、中西医基础理论都缺失微生物这一重要基础环节

医药学在文明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它不但贯穿着系统性的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文明体系中占据着显要的位置。

现在既然遇到病毒这一微生物问题,那就不妨对此多谈一些,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也分享给大家参考。

1、由微生物学对现代生物学开始质疑。自己自学自然科学就是从微生物入手的,因当时自己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向市场销售一种叫“双歧因子”的产品,它可以增值肠道有益菌,其具有增殖体内双歧杆菌促进人体健康的功能(自己尝试效果的确如此)。为此自己就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学习,它必然涉及营养学和医学以及物质的生物循环等等。随着学习,发现中学教材中有关生物链循环的环节存在着非合理之处,也发现我国中科院网站上有关生物链的介绍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经多方面学习与反复考察,认为所存在的问题是确实的,为此自己为理顺这一问题便写了好几篇稿子,并向中科院网站提了出来。出乎意料的是,中科院网管给我回了邮件,让我选一篇稿子供专家们审核,于是自己便挑选出两篇提交过去,其中一篇是有关生物链循环的,而另一篇则是生物酶的源头问题。半年多后,中科院微生物所的一位(国内顶级)老专家给我来了邮件,就我提供的两篇稿子给予了“批注”,共指出了8处“错误”。经仔细推敲后,这8处“错误”其实汇集于一点,即人体内促使物质分解与化合的生物酶究竟是源于动植物细胞还是源于微生物的问题。为此,虽然自己对这些知识学得还有些半半拉拉,但感觉老先生所依据的(教科书)原理不符合常理,因为如果生物酶是由动植物细胞分泌的,不管食入性物质在人体内如何分解与化合,生物酶依然是来自于这些物质的本身,说到底还是由食入性物质直接自行转化为人体物质,相当于“食物=人体物质”,运用公式表达便为:“a=c”。于是问题便聚焦于我稿子中所提出的另一个公式:“a+0≠c”,即食物物质在没有外来者干预的情况下不可能自行转化为人体物质,因为在这个数学公式中它缺失一种必须的条件,需要一个必须的加数。

为此,我们通过邮件来来回回辩论了半年多之久(都很客气,现在逢年过节我都向老人家问安),最后的结论倾向于我的观点,即生物酶源于微生物。虽然这方面有些证据,但毕竟参考资料太少,所以这一问题还有待于科学界进一步确证。

2、微生物主导着生物界的能量运动。粗看生物酶的渊源这一问题虽然很小,但却是生物学或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大问题。虽然米勒在实验中由无机物生成了氨基酸,但通过考察发现,地球上的有机物是在微生物出现后才大量涌现的,说明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主要属于微生物的功劳,其所分泌的酶不但可以在自然界继续存活,而且还可以沿生物链传递,这就为生物界的能量运动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现在微生物学对微生物的分类是:自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和兼养微生物三类,而经初步考察,兼养微生物可以在自养与异养之间进行自我转换(属于“两栖”类),实质上也就是自养微生物和异养微生物两类。由此,自养微生物的功能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而异养微生物的功能则是通过消耗生物能将其转化为自然界能量,使其再回归自然,它们两者分别负责生物能的正向与反向运动,这样解释既合理又符合这两类微生物功能的实际,使我们将问题看得更清楚了。

根据这条线索所得出的结论就更让我们惊异了,生物界的能量运动事实上是由微生物所主导,由此而构成了生物能的基本矛盾运动,这事实上也就属于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矛盾运动和认识论。

然而,我们现在的教科书,其基本是以植物和动物为基础而阐释的,虽然其也插入了微生物章节,但其在里面只是跑龙套而已,重点是介绍异养微生物的功能,而将自养微生物的功能混合在植物叶绿体中一带而过,并且还没有形成结论,出现了生物能在微生态中“有去无来”的非对称性。

而将自养微生物因其与植物共生出叶绿体而不将其单列出来予以重点介绍,异养微生物便没有了对立统一运动的对象,从而违背了中华理论的“阴阳”和马恩的“对立统一规律”,由此就导致产生了植物学和动物学在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缺失。

3、中西医药学在微生物学上的重大缺失与偏差。上面就微生物学谈得较多,主要是为了谈谈中西医药学问题。通过以上探讨说明,微生物属于植物和动物这两大生命的基础,因为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再由生物能转化为自然界能量,其基本功能属于微生物的,所以,它对于医药学非常重要。

先看我们古老的中医药学,由于其形成较早,那时不可能有微生物学的出现和存在,所以其存在着这一严重缺欠,非常明确,不容置辩。

再看现代的西方医药学,由于其基础理论是建立在植物学和动物学基础上的,虽然后来添加了微生物学内容,但其基本是将微生物作为病菌来对待,对其采取的是对抗的态度,主要是以灭菌为主。这一理论指导或理念中的偏差可就将其整个医药学引向邪路了,举个例子,人体的整个消化道如果缩短,其实质上就相当于一个发酵罐,而在这个发酵罐中,微生物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现代西医药对微生物完全采取歼灭战的做法,通过抗生素和一些无机药物破坏体内微生态,从根本上严重影响着体内生物酶的存活,实质上是在从根本上破坏人体的生命力,削弱着人体内的“正气”而招来了“邪气”,造成了许多人的亚健康状态。

虽然许多人认为西医“科学”,但事实证明它并不科学,因为其基础理论不管是在人体的能量运动还是微生态问题上,它都存在着严重缺欠,就像美国运用其“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观)”在全世界制造动乱一样,却又打着这一旗号想平息动乱,结果是越平越乱,最后必然也会将其自己国内搞乱。西方的现代医学与其“民主”套路基本相似,于是在医疗中便出现了,无病治成有病,小病治成大病,越治越病,越病越治的恶性循环(甚至有些都被其治死了)。再加上现代医学基本是由资本所操控,更加助长了其恶劣本性,其实质上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当然,我们也并不将西医说得一无是处,其在一些传染病和感染方面还是有些长处的,也曾经救治了许多人,这是其在对抗微生物方面的一种表现,其外科方面也有些可取之处,但在人体科学方面,尤其对于体内的能量运动和微生态,其认知的确是很欠缺的。

(三)、人体吸收有机物,而不是吸收无机物

稍有些化学基础的人们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人体生命是靠消化吸收有机物而生存的,并不是靠无机物生存。然而,西药却主要运用无机药物为人治病,这是不是有些荒唐?

除少量的食盐等之外,人类的食物都属于有机物,有谁见过人是靠吃无机物充饥的?但这个浅显的道理却一直被西医那些专家们搞不懂,每天都让病患者服用大量的无机药物,他们的动物学知识究竟哪里去了?其见过有哪种动物是靠消化吸收无机物生存的?

由此,无机性质的西药并不符合人体的吸收要求,如果对人体强行输入,人体哪能不生病?哪能不出现越治越病,越病越治的恶性循环?所以这些年来,自己有病也不去找西医,更不吃西药,否则早就将自己给治死了。

以上这些话虽然说起来有些严厉,但却是事实,可以为网络中那些贬低中医药的人们做些参考。

三、中医药学属于医学发展的方向

前文说过,中华古代科学和理论属于本质学,着重于探究能量运动,而西方科学则属于现象学,着重于探究物质运动,它们两者存在着互相补充完善的潜势,在中医药学理论中,其属于“本与标”的关系。如果搞不懂中西医药学的这层基本关系,就难以做到中西医结合。同时也说明,在中西医结合问题上,首先需要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予以现代化,然后才能将西医所论之“标”运用中医药学所论之“本”予以统合。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目前整体自然科学和人体科学仍有欠发达,这方面仍存在很大难度,比如如何对宇宙自然做出现代化阐释,无机界与有机界能量如何运动,人体内的能量如何运动,微生态怎样影响人体吸收和能量运动等,都需要在中医药学中展开系统研究,从而将其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做出系统性阐释,但从目前情况看,这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搞成中西医药学的对立,难以达到它们相互结合的目的。

但由于近现代西方强势,我们的学术理论界也疏于对我们本土理论的研究,甚至使其俯就于西方哲学,如将“气”解释为“极细微物质”,也将我国的“气一元论”解释为“朴素的唯物主义”,甚至曾几度要废除中医,出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

虽然我们的中医药学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欠,但其理论是在阐释人体的能量运动,其属于人体生命运动之“本”,其药物也主要是有机物(植物药),符合人体内的能量运动概况和消化吸收条件,这是毫无疑义的。所以,不管西医如何“口吐莲花”,也不管其如何巧舌如簧,其以物质为基础的基础理论存在着严重问题,这也不容置辩。由此,医药学的希望在于我们的中医药,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

但由于目前的科学手段还难以检测人体内的能量运动,所以中医药原理及其功效问题还难以通过“实证科学”检测出来,这是中医药学现代化最大的难点所在,所以需要科学界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尽早突破并弥补这一科学短板。

由于科学革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理论与思维的转换也并非轻而易举,目前还是得按现有的医疗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治,所以,自己所谈只能作为参考,以免贻误了目前的疫情防控。

就个人增强免疫力来讲,自己体会服用黄芪具有不错的效果,比如自己年轻时曾感冒两年多治不好,而从十几年前服用黄芪开始,就很少患感冒了,其既可以磨碎了少量服用,也可以浸泡当茶喝,这倒是很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

通过一系列探讨至此,不但理清了西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短板(都缺失基本矛盾要项,即中华理论中的“阴阳”),也将其生物学(即生命科学,含医学)通过生物能的基本矛盾运动掀了个底朝天,由此,西方文明在我们的中华文明面前,其“耀武扬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据此再结合全球文明和政治形势的实际运行态势,不难看出西方文明正处于“走麦城”的下坡路之中,这对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无疑会发挥一些正面的作用,并会助推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