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中华理论与马哲历史唯物主义才符合“从0到1”思维
2019-04-14 17:39:03
  • 0
  • 1
  • 0

在开始探讨之前,我们首先提出两个问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化”成什么,并怎样“化”?2)需要继承并发扬什么,同时又需要化合什么?这两个问题既牵涉到中华理论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牵涉到整个中西方文化,其首先牵涉到的是思维。所以,本文想再次探究一下中西方思维问题。

然而,在近现代科学文化中,思维的方式方法基本都体现为西方的哲学,西方如此,我国学界也是如此。而透过哲学辩论的主题“精神与物质”或“意识与存在”等反映出,其基本问题存在于对宇宙的根本认知,必须先搞清楚宇宙是怎么回事,这是无法绕开的一个最基本问题。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准一些基本的依据,所以,先请宇宙自己对自己进行一下基本的解释,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考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先看看宇宙自己怎样诉说。

一、宇宙自己阐释理论和思维的基本逻辑与判据

我们每次吃完饺子,往往也会喝碗饺子汤,并且会跟着说一句:“原汤化原食”。而这对于西方科学文化和思维来讲,道理同样如此。

近现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居于领先地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而出乎意料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其虽然推动了科学的近现代发展,但却也在否定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科学文化和思维。

下面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所发布的一幅图片,其汇集着现代自然科学前沿的一些最新成果,我们就以其为基本依据,运用问答的形式,先得出一些必要的理论判据和准则,然后再对其理论和思维进行审核。

宇宙纵横运动示意图

这幅图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它可以明确无误地回答以下问题:

1、宇宙是否由0开始诞生并运动?由哈勃等所观察到宇宙膨胀的事实和大爆炸理论充分说明,宇宙有个由0诞生“从无到有”的过程,即便那个“原生原子”,它也包括在内,其证据确凿无疑。至于其“爆炸”能量是由其它宇宙而来还是由宇宙“坍缩”所产生,那属于另外一个问题,其膨胀运动从0开始则是显而易见的。

2、宇宙的绝对运动是否由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一对基本矛盾所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属于宇宙的基本矛盾,并且由其推动着宇宙的绝对运动,宇宙自己阐释得非常清楚,无可置疑。

3、暗能量与暗物质是否像中华理论中的“阴气与阳气”?回答:非常像。根据暗物质向暗能量不断转化并促使宇宙一直在膨胀的基本事实,说明它们两者的性质是统一的,并非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其只能统一于能量,与中国古代所称“气”一致)。

4、宇宙的基本矛盾明明就摆在那里,再去“抽象”是否多余并走样?毫无疑问,如果将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一对真实的矛盾运动再“抽象”成概念,并生成哲学的“规律”使其居于矛盾运动上方,然后再返回头指导这种矛盾的运动,这是不是多余?是不是将真实的矛盾运动给“抽象”成“规律”的虚无来对待?是不是将真实的“唯物”给“抽象”掉,反而搞成唯心论了?事实充分说明,在宇宙自然的运动之中,根本没有西方哲学存在的空间。

5、物质是否由暗物质与暗能量所衍生?原图标示得很明确,说明物质并非宇宙的本原或本质,而是由暗物质与暗能量在运动中所衍生的。

6、宇宙时空是否随宇宙的诞生而诞生?宇宙自己已经做出了回答。再将宇宙时空理解并解释为宇宙之外或早于宇宙而存在,宇宙不答应。

7、宇宙时空的运动是否就是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运动?这事实上已说明,宇宙时空中充满着暗物质与暗能量,其本身就是由其所构成。

8、宇宙时空是否存在着顺序的“0→历史→现在”纵横运动?图示得非常清楚,无需代为回答。

9、宇宙是否存在着基本矛盾与特殊矛盾运动?其是否需要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分类?宇宙的纵横运动或“0→历史→现在”的时空运动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基础理论所解决的就是西方的宗教神学和哲学问题)。

10、宇宙是否存在着“天堂”或“上层空间”?这一问虽然很荒唐,但却在对西方理论和思维的审核中很有用。

好了,由宇宙自己对自己予以阐释后,就得出了一些理论审核的基本依据,相当于宇宙自己开审古今中外理论和思维。

在此先提醒一句,“宇宙纵横运动示意图”所证实并阐释的,正是我们中华的纵横运动思维和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

二、哲学思维属于西方文化传播的“硬通货”

教科书和网络资料在对西方文明与文化的介绍中,都一直在特别强调“哲学”,称其为“元知识、元理学”,将其放在了首要位置,其原因在于它属于思维,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由此便称“哲学是科学之母”。在近现代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文化虽然属于软实力,但思维却属于其软实力中的“硬通货”,西方运用这种“硬通货”为其文化不断地“开疆拓土”,整个世界差点都成了其文化殖民地。

然而,近现代科学又向前产生了历史性飞跃(如宇宙大爆炸),其越来越不像其“母”所生之子,由此,我们不得不对这位“科学之母”的血统进行追究,也不得不对这句“哲学是科学之母”高论予以质疑,其运用这种思维“统领全局”也就存在着唯心主义之嫌,并有违马哲“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

由于近现代以来我国贯彻的主要是西方科学教育,所以我国学界基本都在运用西方的哲学思维思考问题,而对于我们的中华思维,则较少有人探究,即便有所涉及,也是将其按照西方思维对其予以定性,将其说成是“形象思维”或“朴素的唯物主义”,将我们的传统思维搞成了西方哲学的“小媳妇”,只剩下受气的份。

对于中西方科学文化问题,这也属于网文和网络讨论中的一个热点,但西方重视哲学的作用,而我国则重视文明与文化的作用(将其定性为“农耕文明”或“封建文化”有静止思维之嫌),难以统一认识,所以,在探讨中存在着某种“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难以说到一起。

正如前文所说,运用西方哲学思维思考我们的中华文明与文化,这也相当于给其穿上了一双小鞋,既卡脚又走不动路,可以说是难受至极。

长期以来,哲学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许多人都对其产生了某种迷信,不敢触碰,但由于它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又不得不勇敢地面对。为突破西方思维的禁锢,本文尝试着运用宇宙诞生和运动的自然对思维方式进行一下审核。事实将会证明,也只有从思维入手才能够提纲挈领,击中西方思维的要害,并放飞我们的中华思维。

传统思维被禁锢,这属于近现代西学东渐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也属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种阵痛,而在中西方文明激烈冲撞并充分交流互鉴过后,我们的中华文明将再次浴火重生,并将以一种新的姿态傲立于人类文明之巅。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从目前存在的三种思维方式入手。而这三种思维方式(神学思维、(哲学)逻辑思维、纵横运动思维),在我国都属于现实存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它也属于目前世界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所以对其的探究也具有世界意义。

三、目前中西思维的三种基本方式及进化趋势

对于思维问题,由于国学一直都没有刻意明确,所以人们对我们传统的中华思维是既熟悉又陌生。但西学则不然,它很重视这一问题,正如近现代其所做的那样,先将人们的思维调整为抽象的哲学思维,即先控制人们的思维,然后再讲解它们的理论和文化,从而使人们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其文化殖民。

随着西学东渐,我们许多学者都被西方哲学搞蒙了,并对其产生了某种迷信,认为它属于“真理”,现在就让我们对这个“真理”进行一下剖析。

在剖析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属于宇宙自然的诉说,也属于我们古老的纵横运动思维和“0→历史→现在” 时空的自然分析法,其也属于马哲正在发展中的一种思维,所以,它属于中华思维与马哲思维的一种共性,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具有奇效,由其对古今中外理论和思维予以审核犹如洞若观火,使一些唯心主义思维无所遁形。

(一)、神学思维

大家都知道,一些有神论者总是忘不了“天堂”。而在现代,随着人们宗教意识的淡薄,尽管有些人将“天堂”改称为“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但上帝在他们的思维中始终如影随形,须臾不离。这说明,有神论思维已经成为了他们思维的一种定式,即便对其解释得口干舌燥,最终仍难以使其放弃那种“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

所以,“天堂、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空间,便构成了上下两层(佛教还存在着“地狱”说),这属于有神论思维的基本时空。而这种思维时空,在现代几何学中,则属于明显的三维时空。

在此不妨也多说一句,在网络中曾碰到有些学者为了反对西方文化的侵袭,主张运用佛教予以抵御,更有甚者则主张要建立“毛泽东教”,由此而建立我们中国自己的信仰,但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助长西方思维,从而进一步削弱我们的中华思维。对此,继续参考下面的探讨就会明白了。

(二)、哲学的抽象与逻辑思维(简称“哲学思维”)

如果按照西方给人们灌输的“哲学是科学之母”说法,它应该属于顺序思维,而其哲学则是由自然现象通过“抽象”的逆序思维所产生,显然违背了这一思维顺序。但吊诡的是,哲学由“抽象”的逆序思维“生”出来之后,它则是非颠倒,反而又成了“科学之母”,继续居于“上层空间”,继续遵循着其宗教神学上帝创世的顺序思维,并返回头顺序“生子”,由其产生了西方科学,据此可见西方神学思维给社会思想理论界所造成的影响至深。

“有其母必有其子”,所以,西方的宗教神学与哲学在纵向上呈现为一种思维继承或顺延关系,它们实质上属于一种“母子”关系,而马哲事实上是在反对这种“母子”关系。

1、西方哲学思维。哲学属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这属于人所共知的事实。而“抽象思维”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在“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按照其所谓的“逻辑思维”而运动,因为“抽象”的本身就是脱离事实并漂浮于事实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严格说来,哲学也存在于“上层空间”之中。由此,哲学思维与“可见性”的物质科学便组成了“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的基本结构,这属于非常明确的三维思维时空,其与宗教神学思维在本质上存在着统一性。

这一深究说明,西方的哲学思维仍然抹不去其上帝存在的“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据《百度百科:基督教神学》资料介绍,“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迅速发展,哲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基督教神学的涵义缩小为对基督教信仰内容作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化的说明。”这就有力地说明,哲学是由宗教神学分化产生的,它与神学同出一源,难怪黑格尔将其逻辑学说成是“关于神的思维的科学”。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辩证法应该属于其前沿了,据《百度百科:黑格尔辩证法》介绍,“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而“概念”是由“抽象”产生,并漂浮于客观存在之上,仅仅在一些“概念”中兜圈子,脱离事实本身,这仍然如同其“逻辑思维”一样,属于“上层空间”的一种思辨。同时,辩证法又存在着某种“悖论”:“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由此,这种悖论便演化产生了“意识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矛盾,到现在它仍然属于哲学辩论的主题。透过这一悖论看出,西方哲学同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与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关系颇深。

哲学的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据《百度百科:哲学》资料介绍,“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既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试问:

(1)、它确准“世界观”了吗?自哲学诞生2500多年来,一直在辩论“存在与意识”或“物质与精神”等基本问题,到现在也没能确准其“世界观”究竟是什么。

(2)、将物质作为“世界观”确当吗?现代科学已证实物质仅占宇宙质能总量的4-5%,这作何解释?如果硬性说物质是宇宙的“本原”或“本质”,能否说得通?

(3)、它研究出“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了吗?比如宇宙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物质产生“万有引力”,但宇宙为什么又向外膨胀?人类的基本属性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究竟又是什么?这些事实上它都没能解决。

既然这么多根本性问题都没能解决,它竟然能搞出一套哲学的逻辑思维让人们顶礼膜拜,许多人居然还都对其那么深信不疑,这是不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

再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一直是由“抽象”产生并在“上层空间”飘着的,无法“唯物”,因一“唯物”便消融了其“上层空间”,从而使其“哲学”消于无形。所以,维持“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是西方哲学存在的基础。

但哲学思维毕竟比神学思维进了一步,因为它是根据事实进行“抽象”而产生的,向运动中的真实靠近了一步,不像宗教神学那样死活不说理了(上帝不用说理,可以随心所欲,比如它想到“要有光”,于是自然界便有了光。至于其说得在不在理,那不属于人类所关心的问题,只要让人们跟着迷信并对其顶礼膜拜就是了)。

2、马哲思维。在对西方哲学思维进行探究时,总是担心会伤到马哲思维,因在我国它属于某种禁区,对其的探究会存在着某种政治风险。但实事求是地讲,马哲属于由西方思维中脱颖而出并介于中西方思维之间的一种思维,它将引发西方思维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在西方思维内部引发一场风暴,这在探讨中属于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但由于马哲属于由西方的三维哲学思维向四维的纵横运动思维发展中的一种思维,还有欠完善,也没能定型,所以暂将其在大类上归类于西方思维之中。

因前文探讨过马哲辩证法,本文在此只谈其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其纵向运动思维主要体现于此)。

(1)、马哲的历史功绩。几千年来,西方一直在流行着神学思维,虽然近现代哲学从神学中分离了出来,但其仍属于“上层空间”存在的“逻辑思维”。然而,在西方则诞生了两位伟人,他们在考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后,从一堆庸俗的哲学思维中产生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思维,在其基础上产生了思维革命,将其从“上层空间”拉了回来,使其回到了“唯物”之中。

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马恩两位伟人的贡献更是奇绝,在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发表后,他们立即在其基础上搞清楚了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使困扰古今中外理论界数千年的社会科学难题迎刃而解,为整个人类的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

(2)、马哲“唯物论”否定着西方哲学思维。透过以上探究看出,西方哲学仍属于“上层空间”的产物,其仍存在着宗教神学和上帝的影子,其实质仍属于唯心主义。而马哲首要的观点就是要“唯物”,而一旦“唯物”,便消除了其“上层空间”,从而使其“哲学”消于无形,这在西方哲学或思维历史上属于革命性的一大步,终于使西方思维走出了“唯心主义”的阴影,将其从“上层空间”拉回到了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与运动的真实之中,这也是马哲强调“唯物”的本意所在。

至于马哲“唯物”的本质含义,可参考恩格斯关于“本原”和列宁对于“客观实在性”的阐释,在此不予赘述。

(3)、历史唯物主义才属于马哲的核心。在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中,一般都是将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放在首要位置,如此便如上所述,突出了“哲学思维”,使人们仍难以摆脱西方那种三维思维。

哲学属于西方传统的思维方式,其并不是由马恩所创立,而两位伟人是在继承西方哲学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才属于马哲的重头戏,它才是其真正出彩的地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以上示意图是对马哲历史唯物主义最好的说明和验证。同时也说明,其用以阐释“现在”的辩证法属于“历史”演进中的一种时空,不应跨越“历史”先行上位,而是属于其演进的继续。

所以,对于“马哲思维”,建议以其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因这才是由马恩所创立的一种思维,而“辩证法”并非出自他们之手,在马哲中不具有代表性。

(4)、马哲历史唯物主义属于自然的顺序思维。马哲由五种社会形态所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很显然如上图所示,它属于自然的顺序运动思维,从属于自然。这属于下文《社会科学的纵横运动思维》要探究的话题,在此暂不多谈。

(5)、马哲在西方具有承上启下并沟通中西方思维的历史作用。我党一直在强调,“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终极真理,也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改造世界的道路”。所以,如果将马克思主义无限拔高,搞成“顶礼膜拜”,不但会将其搞成宗教,而且会窒息了其生命,会严重阻碍着其向前运动发展,抹杀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更堵死了其中国化之路。结合下面要讲的“纵横运动思维”大家也会看到,马哲在西方思维中的确具有承上启下,并沟通中西方理论与思维的历史作用。

结合西方思维的历史再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排列,前者无疑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哲学产生了革命,而后者则显示出其向纵横运动思维发展的方向,呈现出一种纵向的运动逻辑。由此看出,马哲与西方哲学属于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它们既存在着某种联系,又存在着某种区别,既不能断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这是在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虽然两位伟人将其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予以表达,那是因为它属于思维范畴,但这种思维已经突破了西方那种三维思维时空,从而产生了四维思维,事实上产生了一种替代神学和哲学的基础理论,其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严格来讲,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属于哲学,而是一种符合人类进化实际的理论框架和思维逻辑,它彻底摆脱了西方那种形而上学哲学的束缚,与我们中国顺序的纵横运动思维相一致。

很明显,马哲正在西方哲学中促生着某种根本性的蜕变,其跨度非常之大,它正在从哲学辩证法蜕变为历史唯物主义,正在从虚幻走向真实,正在从唯心走向唯物,而如果无视其历史唯物主义,或者将历史唯物主义拉回到辩证法阐释中,那无疑属于思维的退化,无疑是在拉历史倒车,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所萌发出来的进步性给抹杀掉,使其退回到西方的“上层空间”思维中去。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存在着进步与倒退的激烈博弈。

但也不得不承认,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属于四维思维的萌芽状态,仍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比如需要为其补充完善人类社会的“阴阳”(即根据两位伟人的后续研究为其补充人类社会起源与不断进化的基本矛盾),也需要进一步为其明确并定型纵横运动思维等。由此,它也启示我们,对于我们传统的社会科学思维,也需要给予进一步整理并补充完善。

(三)、纵横运动思维(中华思维)

有关我们中华的纵横运动思维,在前文中已探讨过多次,它事实上属于一种能够“经天纬地”并能够“顺天而行”的自然思维,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以上示意图已经对此进行了验证,也给出了答案,并且这种验证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明确。

实事求是地讲,在古今中外思维历史上,唯有我们的中华思维才属于纯正的“自然思维”,但其主要体现于自然科学中,而社会科学中的“自然思维”需要它与马恩学说一起予以完善。

所谓的“自然思维”,是因为其从属于自然,正如中国古代所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诌狗”,它“道法自然”,没有半点人为的因素,由此也可看出中国自古为什么没有哲学的端倪。

此话题暂停一下,容下面继续探究。

(四)、纵横运动思维替代神学和哲学思维是大势所趋

科学理论与思维,也一直处于纵向的运动发展之中。这种运动,在我们中国语境中属于纵向运动,而在西方哲学中则被称为“否定之否定规律”。

1、三种思维方式属于三种宇宙观的产物(马哲思维暂时除外)。通过以上不同思维方式和境界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与前文所讲科学发展的三大阶段:“唯神论、唯物论、唯气论(气一元论)”三种宇宙观是相应的,完全与之吻合,事实上它也属于世界科学史上思维的三大发展阶段(马哲居于唯物论与唯气论之间,但由于当时大爆炸理论还未出现,所以难以予以证实)。

随着这三个阶段的运动发展,宇宙和人类历史画卷将被全轴展开,展现出其顺序运动的四维时空,并由此而产生基础理论,代替了西方的宗教神学与哲学。由于找到了其纵向运动的基本矛盾,所以将西方那种局限于三维时空并漂浮于“上层空间”的哲学拉下了神坛,从而也转化并消融了西方思维的弊病。

2、西方思维的弊病。虽然西方思维分为神学思维和哲学思维,但就思维的本质来讲,基本可划分为形而上学思维和顺序运动思维两大类(后者属于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西方的形而上学思维则主要体现于“天堂、上层空间或高层空间”,其所存在的弊病反映如下:

(1)、难以反映真实的运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动都属于真实的运动,而哲学思维却只在“上层空间”对“形而下学”的物质科学进行遥控,有些类似于“皮影戏”,只能看到运动的影子而看不到运动的真实,这是说不通的。

(2)、不符合“0→历史→现在”时空的四维运动。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动时空呈“历史维+现在的长宽高三维”,而哲学思维却只反映“现在”的长宽高三维,这也是说不通的。仅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阐释,缺失历史维,与宇宙和人类社会自然的基本运动不符,不能产生基础理论。

(3)、不能反映“经天纬地”。前文曾追究过,西学的“经天”或“往古今来”存在于其宗教神学之中,其科学仅仅属于“纬地”范畴。而根据中国“四方上下曰宇”的阐释,西方科学并不包括“空间”,所以,其距离中国之“宇”还存在着一定距离,更何况其根本不存在“往古今来曰宙”的阐释。

西方的神学和哲学思维将被顺序运动的纵横思维所替代(但其合理成分会继续予以保留),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类思维进化的趋势。它同时也说明,无论文明、文化、理论还是思维,都必须要顺应自然,并与自然运动相一致,否则便是“逆天而行”。

3、宇宙自然在呼唤基础理论。根据上面示意图所示,宇宙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确需要一种基础理论予以阐释,其基本功能就是替代西方的宗教神学和哲学思维。

而通过对思维三大发展阶段的梳理,我们中华的传统思维与马哲历史唯物主义思维便脱颖而出,成为了中西思维中两朵非常耀眼的奇葩,对其它理论和思维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

四、中华思维属于世界思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以上对不同思维方式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再来专门分析一下我们的中华思维。

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其跨度应该更大),这种混乱不但体现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思维、思想和理论也正处于一种非常的混乱状态。而在这种混乱中,正如西方的“信仰”一样,文化和思维才属于其重中之重。

虽然我们中华思维与马哲思维属于中西思维中的两朵奇葩,但在整个世界思维发展史上,最为耀眼的则属于我们的中华思维,它历史悠久,独树一帜,与中华文明和文化一起长盛不衰,并历久弥新。

现在我国学术理论界存在着两大课题:1)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这两大课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化”成什么?这就提出了我们传统的中华理论和思维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本文的探讨,它会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化”成什么,并怎样“化”的方式方法问题。

长久以来,由于人们迷信西方的哲学思维,对我们探究中华思维形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制约着我们中华文化的阐释,也严重阻碍着我们中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探索。所以,中华理论重构的难点在思维,明确我们的传统思维已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

(一)、再究中华思维

前文一直在强调我们中华的纵横运动思维与“0→历史→现在”运动时空,事实上它们两者是统一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都源于我们传统的理论与思维。

1、纵横运动思维与“0→历史→现在”时空。在此先谈这一问题,是因为它最能反映我们中华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也最能对我们的《易经》等给予现代化解释,并延续我们中华文明的根脉。

(1)、纵横运动思维可详解《易经》之“易”。运用现代语言解释,《易经》可解读为《运动之经》,其根本内容为“运动”。而根据对近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习与考察,正如上图所示,运动存在着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所以,运用“纵横运动”来解读《易经》更为贴切,也更能够解读出其本义。

(2)、“0→历史→现在”时空可详解古代“宇宙”之义。我们古人讲,“往古今来曰宙,四方上下曰宇”,意即宇宙的本质含义为时空。而运用“0→历史→现在”表达我们中华思维的时空概念,则更为现代化,也更直白,更易于世人所理解。同时,由于将古代理论中的“五行八卦”运用“现在”来表达,其完全可以囊括近现代西方的物质科学,并将其纳入我们的理论体系,为我们古代理论的现代化通开了一条新路。由此说明,整个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无非是对我国传统理论中的“五行八卦”予以补充完善,也能对其非合理成分予以矫正,能够促其现代化。而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经历了浴火重生的“阵痛”。但西方科学要想替代我们的中华理论则做不到,因为其缺失理论和思维框架中的“0→历史”这一基础环节。

得出这一结论并非轻而易举,更不属于想当然,它是在对近现代自然科学大量考察基础上,经与中华传统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反复对照基础上产生的,并在网络中经过了反复而激烈的论辩和进一步验证,无人能否定宇宙和人类社会存在着这样的运动时空与思维逻辑。

(3)、纵横运动与时空密不可分。宇宙和人类社会只要存在着纵横运动,就必然存在着时空的运动,它们两者须臾不离,密不可分,其所表达的含义是统一的(见上图)。

就个人而言,自己有些偏爱运用“0→历史→现在”方式表达顺序的纵横运动思维(但不如称“纵横思维”顺嘴),因为它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真实,既能够表达纵横运动,又能表达时空及其运动。首先,就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的真实来讲,它属于衡量其它理论的一种基本依据,包含着明确的理论与思维逻辑;其次,其“0”可以过滤掉一些唯心论,而“历史”表示纵向运动,“现在”则表示在历史的纵向运动中所衍生“万物”相互之间的横向运动;再次,就像上面所述,它将禁锢人们思维的(哲学)三维时空一下给捅了个窟窿,并将其“上层空间”给抹掉或消融了,迫使其不得不回到宇宙和人类社会自然的四维运动时空之中。

通过以上分析(在辩论实战中也检验过),西学思维最害怕“四维时空”或“四维思维”,只要运用这一思维和理论框架对其予以审核,其理论和思维立刻就会露出破绽,从而烟消云散,消于无形。

2、中华宇宙观包含着思维。由于追究到了宇宙和人类社会起源之0,所以其理论和思维就合而为一了,由此,理论既是思维,思维也是理论,它们两者是不分彼此的。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西方将哲学与科学分而论之,其本身就属于对宇宙和人类社会自然的探究不足,没能将其本根挖掘出来。而只要将其本根(即宇宙观)挖掘出来,一切就真相大白。

而我们古老的中华理论与思维,它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基本定型,并且从形成理论的开始就属于顺序的纵横运动思维,是最为完整的自然思维,也属于古今中外理论宝库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一直都长盛不衰,并煜煜生辉,其基本含义如下:

(1)、宇宙之根(马哲强调的“唯物论”)。在西方哲学中,宇宙观与世界观同义,它属于哲学术语,主要反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虽然中华传统理论中没有哲学,但在宇宙观概念上也与其存在着相通之处,即对宇宙性质的根本认知。可惜的是,西方科学与哲学界一直都没能准确解决宇宙的根本性质问题。

宇宙观问题一直都属于理论与思维的根本观点,不管是上述神学思维还是西方的哲学思维,以及我们古老的纵横运动思维,在本质上都凝结到宇宙观这一个根本点上。但在中国语境中,它则既涵盖着宇宙的根本性质,也涵盖着宇宙的表现形式(时空)。

这一区别可非同小可,中华宇宙观所表达的根本性质和表现形式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的运动决定形式的运动变化,而形式的运动变化反映着内容的运动,两者不可分割。

对于宇宙的本质,我们的“气一元论”表达得较为确切,它事实上就属于现代的能量一元论(中医药对其反映得较为充分)。而对于宇宙的表现形式,我国古代则对其定义并阐释得最为清楚,即“往古今来曰宙,四方上下曰宇”,这事实上就属于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时空”。由此说明,在我们中华语境中,宇宙的本质为“气”,其表现形式为“时空”。通过近现代科学考察,我们古人的宇宙观基本是正确的,它可以由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予以进一步验证,上面的图示也对其做出了最有力的说明。

能够像我们古人这样阐释宇宙,才真正属于高屋建瓴,并“经天纬地”,统揽全局。

(2)、基本矛盾(矛盾分析法)。基本矛盾也属于我们常说的认识论(也称“方法论”),由它产生并支持宇宙的绝对运动。由于将宇宙的本质确定为“气(现代称‘能量’)”,所以其基本矛盾就属于“阴气与阳气(现代称‘负能与正能’)”,从而推动着宇宙产生绝对运动(西学称“第一推动力”)。

而现代科学将“可见与可探测性”物质作为宇宙观,它存在着两大明显的硬伤:1)近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物质不属于宇宙的主角,难以代表宇宙;2)“可见性”物质本身并不运动,其运动需要能量来推动,没有能量它就成为“死水一潭”,根本无运动可言。所以,现代西方哲学所言的物质并非属于马哲所“唯”之“物”。

(3)、时空分析法。由于我们中华理论将时空作为对宇宙形式的基本认知,所以时空分析法也属于我们思维的基本内容。而反观西方理论与思维,它却没有时空,即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那也属于围绕物质运动而产生的时空,并非属于宇宙时空。

综上所述,我们中华的宇宙观囊括着一些重要信息,其信息量很大,并且都属于根本性问题,由此才能反映宇宙存在和运动的真实,而西方理论与思维则与这种真实还差着一个明显的等级。

3、运用中华思维审视西方近现代科学。行文至此,也就再顺便说一说西方科学,就拿其研究中处于最前沿的“统一场论”为例。

根据我国古代宇宙观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爱因斯坦探究“统一场论”失败的原因就基本清楚了,因为其存在着如下根本性错误:

(1)、没能搞清宇宙的根本性质。爱因斯坦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的,首先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就钻进了死胡同,因为根据其相对论和大爆炸理论,具有“可见或可探测性”的物质只占宇宙质能总量的4-5%,它已经否定了物质作为宇宙本质的可能性,而坚持物质思维等于为自己“画地为牢”,再使劲拽自己头发也难以蹦出这个圈。正因为如此,可惜这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最终仍没能逃出物质思维陷阱。

(2)、没能搞清楚宇宙的表现形式。通过我国古人对宇宙的定义,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为“时空”,而西方科学却硬要将其表现形式解释为物质,本身就牛头不对马嘴,搞两叉里去了。

所以,西方科学在对宇宙的根本性质和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认知问题上都存在着根本性错误,在这两个方面都钻入了死胡同,其文化、理论和思维发展遇到瓶颈理所当然。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属于物质运动时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显然是以物质天体为中心所形成的时空为基本依据的,其属于明显的三维时空,并不属于整个宇宙运动的时空,它较后者的四维时空还差着一个明显的层级。根据我们古人对宇宙的基本定义,其表现形式为“时空”,其与相对论时空不属于一回事,而是相对论时空存在和运动的一种背景,所以,爱因斯坦运用物质运动所形成的时空代替宇宙学研究也是牛头不对马嘴,也给搞两叉里去了。

在西方科学中要说对于时空的研究,没人能出爱因斯坦其右,但他研究“统一场论”40年,最终也没能突破西方哲学的三维思维,仍然局限于物质运动时空难以自拔,仍然没能搞懂我们古人的“往古今来曰宙,四方上下曰宇”,可见哲学的三维思维对其束缚之牢。

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却能够有助于对我国古代宇宙时空的理解,在这点上其具有进步意义。

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其它理论在此就不必一一列举了,只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足够了。由此就看出,目前许多人对西方科学文化与哲学的迷信,事实上在其思维问题上也属于那种“鸠占鹊巢”之列。

(二)、明确中华思维是构建中国特色理论的关键

既然上面对中西思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结合前文的探讨,在此也就没必要说更多了。由此看来,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中,明确并确认我们中华的纵横运动思维和“0→历史→现在”运动时空已属于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事实上已成为其一个关键。

而通过对于中西方理论和思维的追究,我们中华的纵横运动思维和“0→历史→现在”运动时空,它所阐释的就属于宇宙自然的基础理论问题。事实上,它既属于目前现代自然科学的一大理论空挡,也属于西方宗教神学和哲学思维所占据的位置。

但要用基础理论替代西方的宗教神学和哲学,这一问题关系重大,它涉及到一次深刻的科学大革命,也涉及人类文明的一次升级换代,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既需要谨慎又需要耐心,因将目前普遍存在的西方哲学思维转变为我们传统的中华思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绝非轻而易举,这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行的,也不是我们所能说了算的。其是否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历史过渡,还不得而知,但其很需要学术理论界许多人形成共识,需要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理论,在探究与阐释中都绕不开“0→历史→现在”这一思维逻辑和理论框架,因为它属于事实,不可否认。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角度,并确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审视中西方科学理论与思维,从而放飞我们传统的中华思维,这属于目前学术理论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中西方思维的再次审理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其它理论和思维就不必说了,就是我们的中华理论与马哲思维也并不是十全十美,都存在着进一步补充完善的空间,所以,我们虽然对其信仰坚定,但并不应该产生迷信,而是需要根据一分为二分析法和实事求是原则,踏着前人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争取开创一种新的境界,助推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本想先为下文做些铺垫(因难以绕开哲学问题),所以又重读了一些资料,话头扯开了有些收不住,写的有些过长。不过,本文也算谈出了一些问题,其也属于一种尝试,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